泥河小学建校迄今已九十周年,随历史变革曾用“庐江县立第三高等学”、“沙溪小学”、“庐江县泥河区中心小学”、“泥河镇中心小学”等名。历经动乱变迁,泥河小学的“沧海桑田”曾无人问津,幸逢盛世教育编志,仅以年大事为纵,兴衰变改当横,作简志为考。
泥河小学创办于公元一九一四年,晚清举人丁琢成,热心办教育,用私人登门拜访、致电求助及公开劝募等方式向亲朋挚友、当地商人绅士、社团及关心桑梓的教育名流,募捐办学经费,将泥河镇王家仓房改为校舍(现泥河中学校址),泥河小学在丁先生惨淡经营下奠基,始名“庐江县立第三高等小学”,丁任校长。分三个班,高小一、二、三年级,初小一个班,又曰“国民班”。1939年学校分春、秋两季招生,均有高小毕业生,开设高小四个班(五上、五下各一个班),初小两个班(一、二复式,三、四复式),分为四、二学段。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,泥河小学四、二分为制步入正轨共有六个班。1955年起,五、六年级开双轨班。1956年,一至六年级都开双轨班,1958年原校址让泥河中学,小学迁至泥河社区南关胡家瓦屋前后(现校址),兴建校舍728平方米。一至六年级全部双轨,文革期间,学制缩短改为五年一贯双轨制直至2000年。1980年以后,学生增至600人,教师40人。1992年以后,开设15~20个班不等,学生在800人至1000人之间,教师40人左右,2001年恢复六年制,现有学生850人,一、二年级三轨制,三、四、五年级四轨制,教师37人,学校占地面积17亩,校舍建筑面积3500m2,教学设施较为齐全。
据《中共庐江县党史》记载:1929年下半年,中共黄泥河支部成立。1930年3月,中共黄泥河区委员会成立,机关设在黄泥河小学,书记王家盈。一九三○年七月在黄泥河小学召开中共六个区的党代表会议,会上正式成立了中共庐江县委员会。建立起党的地方领导核心,县委机关设在黄泥河小学。郑中强同志任庐江县委第一任书记。据《泥河区志》记载:1930年10月,共青团庐南区委成立,区委机关设在黄泥河小学。
新旧思想的斗争:泥河小学办学初期开设了国语、数学、历史、地理、体育、唱歌等课程,传播新文化、新思想,与当时私塾里教的“四书”、“五经”针锋相对。提倡讲文明、礼貌,博得了社会上进步人士的支持,战胜了守旧派。
国共两党争夺教育阵地的斗争:一九二七年后,泥河小学教师胡延木、王家盈、郑中强等同志,以教师职业为掩护,从事党的地下斗争。国民党党员蔡昌德及宋道兴等受当局委派来校主持校务,把持教育阵地进行反共宣传,破坏革命组织,我党地下工作者,发动师生罢课,揭露反对校长贪污教育经费的恶劣行径,大灭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。一九四七年,我游击队对敌斗争日益激烈,国民党联防队为了盘踞泥河防地,强占校舍为大队部并驻兵,停学一年半,后迫于各方压力,国民军队退出学校。
复校工作:一九四九年二月,泥河全境解放,被迫离校的校长杨天一,教师吴荫生、杨宏奎、洪泽民等先后归校,共商复校工作,适逢热心教育的革命前辈吕汉翔来泥河视政,大力支持复校,立即召开前校董事会成员会议,公推吕汉翔为名誉董事长和名誉校长,杨天一为校长。学校在吕的领导下,将原公学租部分收入交由学校催取,为复校后临时办公经费。吕、杨等联名拟写“劝募书”,设法劝募办学经费。此时暂借泥西老仓库复校上课。
学校现占地14500M2,校舍建筑面积2940M2,电脑教室,图书阅览室等教学设施齐全。现有在校学生1487人,教职工60人。其中省级优秀教师一人、市级先进教师2人、市级教坛新星一人、市级骨干教师3人、县级青年教师教学大奖赛获得者8人、县级教学能手5人、县级师德标兵一人、镇级教学能手举不胜举。
学校始终坚持“科研活校,特色强校”的发展之路,全面实施素质教育,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,教学质量名列全镇之首。近年来,有一批学生在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征文、演讲等比赛中获奖。2003年,被县教育局评为先进单位。2004年,被确定为县级农村示范小学。